防雷装置安全标准最新解读与实施要点 雷电预警系统规范关键技术与应用指南 防雷产品质量指标检测方法全解析 雷电防护技术准则核心内容深度剖析 浪涌保护器测试标准权威解读与实践

 新闻资讯    |      2025-05-26 10:47:28

image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必须严格遵循GB/T 21431-2015标准要求,接地电阻测试应当使用符合IEC 61557标准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时需注意保持电流极与电压极间距不小于20米,采用三极法测量时,接地极与电流极距离应达到40米。实际测量中遇到土壤电阻率较高的情况,可采用添加降阻剂或延长接地体等方法改善接地效果。

浪涌保护器(SPD)检测必须包含关键参数测试。使用专业的SPD测试仪测量限制电压时,需模拟8/20μs波形冲击电流。对于电源SPD,要重点检测标称放电电流In和更大放电电流Imax参数,确保其符合GB 18802.1要求。测试时注意保持环境温度在2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5%。现场检测发现SPD劣化指示窗口变红或热脱扣装置动作,必须立即更换。

接闪器检测要特别注意接闪杆的保护范围计算。按照GB 50057-2010规范,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应采用滚球法确定。对于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物,需考虑雷电侧击风险,应在建筑物30米以上部位增设接闪带。检测时使用激光测距仪准确测量接闪杆高度,检查接闪杆与接闪带的连接过渡电阻不应超过0.03Ω。

防雷等电位连接检测要着重检查重要金属构件的连接情况。使用微欧计测量各等电位连接端子间的过渡电阻,标准要求不大于0.2Ω。对于信息系统机房,要特别注意设备机柜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质量,建议采用6mm²以上的多股铜导线连接。检测时发现连接松动或锈蚀,必须立即处理。

雷电预警系统的安装位置选择至关重要。建议将大气电场仪安装在建筑物制高点,周边10米内无遮挡物。系统校准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使用标准场强发生器验证测量精度。预警阈值设置要结合当地雷暴活动特征,一般建议电场强度达到4kV/m时发出初级预警,达到8kV/m时发出预警。

防雷产品进场验收检测要建立完整的检测流程。首先核对产品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然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对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必须使用直流参数测试仪测量1mA参考电压和0.75倍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检测数据与厂家提供参数偏差超过10%的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综合防雷检测报告编制要包含关键数据。必须详细记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数据,包括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SPD参数等。报告应附有检测点位置示意图和检测仪器校准证书复印件。对于不符合项要明确提出整改建议和复检时间要求,确保防雷装置持续有效。

防雷装置日常维护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议每季度对接地装置进行一次外观检查,雷雨季节前必须完成全面检测。维护重点包括检查接闪器有无机械损伤、接地引下线连接是否牢固、SPD状态指示是否正常。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维护日志中。

特殊场所防雷检测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特别注意检测法兰盘跨接电阻,要求不大于0.03Ω。通信基站防雷检测要重点检查馈线接地和塔基接地情况,天馈线SPD的插入损耗不得超过0.5dB。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场所特殊安全规定。

检测仪器管理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关键。所有检测仪器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建立仪器使用台账。现场检测时要进行仪器自检,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检测数据应当场记录并由被检单位人员签字确认,避免后期争议。重要项目建议采用拍照或视频方式留存检测过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