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关键要点解析 接地极材料选择与性能对比分析 防雷接地电阻检测技术全攻略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要点详解 浪涌保护器接地连接规范指南

 新闻资讯    |      2025-05-28 09:55:07

image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首先要考虑土壤电阻率,这是决定接地效果的核心参数。现场测量土壤电阻率应采用温纳四极法,测试深度应达到预计接地极埋设深度的1.5倍。对于普通土壤,建议采用垂直角钢接地极,规格不小于50×50×5mm,长度2.5米,间距为其长度的2倍。在岩石地区或高电阻率土壤中,可采用降阻剂处理,推荐使用物理降阻剂,其有效期可达10年以上,比化学降阻剂更稳定。

接地极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系统寿命和性能。热镀锌扁钢是最常用的水平接地体材料,规格建议40×4mm,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5μm。铜包钢接地棒在腐蚀性土壤中表现优异,铜层厚度应≥0.25mm,直径14mm以上。特别注意不同金属连接处的电化学腐蚀问题,铜与钢连接时必须使用专用过渡接头,并做好防腐密封处理。沿海地区建议采用304不锈钢接地极,虽然成本较高但耐腐蚀性强。

接地电阻检测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三极法是最可靠的现场测量方式,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布置距离应为被测接地极长度的3-5倍。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必须确保辅助接地极的接触电阻足够低,必要时可浇水处理。对于大型接地网,应采用四极法测量,测试电流不小于3A,以消除接触电阻影响。测量时应避开雷雨天气,雨后至少间隔24小时再进行测试。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中,基础接地体利用最为关键。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钢筋网必须电气贯通,焊接点不少于两处,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对于独立基础,应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做环形接地体,埋深不低于0.8米。卫生间等电位联结必须采用BVR-4mm²导线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所有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都应做等电位联结。屋面接闪器安装时,支架间距应控制在1米以内,转弯处间距不大于0.5米。

浪涌保护器接地连接有严格规范要求。级SPD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²,长度控制在0.5米以内,必须采用直线布线避免弯曲。第二级SPD接地线可采用6mm²,与级SPD的接地线在接地排处汇接。特别注意SPD接地线不得串接,必须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连接至接地汇流排。数据中心等敏感场所,SPD接地线应单独敷设,不得与电源线同槽布线,平行间距保持30cm以上。

接地系统焊接工艺直接影响连接可靠性。扁钢与扁钢搭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焊接完成后必须及时清除焊渣,先涂防锈底漆再涂沥青漆,涂层厚度不小于1mm。对于铜材连接,建议采用放热焊接工艺,这种焊接点的导电性能与机械强度都优于常规焊接。

降阻措施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在土壤电阻率高于500Ω·m的地区,可采用深井接地极,深度20-40米,井内填充降阻剂。对于空间有限的场所,可敷设离子接地极,其释放的电解质能持续改善周围土壤导电性。水平放射状接地极适用于开阔场地,通常采用40×4mm扁钢呈星形放射布置,每根长度15-30米,埋深0.8-1米。注意放射极之间夹角不应小于60度,以充分利用地表面积。

接地系统的日常维护同样重要。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全面检测接地电阻值,变化超过20%时必须查明原因。检查所有连接点是否有锈蚀、松动,特别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对于化学降阻剂处理的接地极,每3年应检测其有效性,必要时补充降阻剂。保持接地引下线畅通,不得被装修材料包裹或切断,在粉刷墙面时应做好标记保护。

特殊场所的防雷接地需要特别处理。加油站接地系统必须采用铜材,所有金属构件都要做等电位连接,卸油口接地电阻单独检测不应大于10Ω。通信基站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铁塔基础钢筋必须与机房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控制在4Ω以下。医院手术室采用IT供电系统时,其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独立于主接地系统,采用绝缘监测装置实时监控。

测量数据记录与分析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每次检测都应记录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采用统一格式的检测报告模板。建立接地系统档案,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历次检测数据等。对于接地电阻异常波动,要分析季节变化规律,区分是土壤因素还是系统劣化。重要设施应安装接地电阻在线监测装置,实时掌握系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