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防雷技术方案保障设施安全无忧

 新闻资讯    |      2025-05-04 10:05:19

image

高效防雷技术方案的核心在于系统化设计和精准实施。建筑物防雷首先要做好接闪器布局,避雷针安装高度应超出保护对象更高点至少0.5米,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对于普通民用建筑,建议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其保护半径比传统避雷针大30%左右。接闪带应沿屋面周边敷设,网格尺寸不超过20m×20m或24m×16m。金属屋面厚度达到0.5mm时可直接作为接闪器使用,但需确保金属板之间电气贯通。

引下线布置直接影响雷电流泄放效果。每栋建筑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2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先利用柱内主筋作为自然引下线,需标注出两根对角主筋并确保焊接质量。独立引下线推荐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或直径8mm圆钢,距外墙保持0.3米以上距离。高层建筑应在30米及以上每隔不超过6米设置均压环,将金属门窗、栏杆等大件金属物接入防雷系统。

接地系统是防雷工程的基础。共用接地体电阻值应≤10Ω,对于信息系统机房要求≤4Ω。垂直接地极宜采用50×50×5mm角钢,长度2.5米,间距不小于5米。水平接地体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8米以上。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或离子接地极。特别注意接地体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与燃气管距离不小于1米,与热力管距离不小于2米。

浪涌保护器(SPD)选型安装直接影响设备防护效果。总配电箱安装Ⅰ级试验SPD,冲击电流Iimp≥12.5kA(10/350μs);分配电箱装Ⅱ级试验SPD,标称放电电流In≥20kA(8/20μs);设备端安装Ⅲ级试验SPD。SPD连接线长度不超过0.5米,导线截面积:Ⅰ级≥16mm²,Ⅱ级≥10mm²,Ⅲ级≥4mm²。特别注意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值要小于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等电位连接是防雷关键环节。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应在入户处进行等电位连接,采用16mm²铜芯线或40×4mm镀锌扁钢。电梯轨道、吊车轨道等长金属物每30米需做等电位连接。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格,采用30×3mm铜排形成600×600mm网格,所有设备机壳、金属线槽、防静电地板支架均需接入。

特殊场所防雷需要特别处理。油库、气站等爆炸危险场所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接闪杆与被保护设施间距不小于3米。通信基站应在铁塔四角设置接地极,馈线在塔顶、离塔处及进入机房前分别安装SPD。光伏电站组件边框必须可靠接地,每串组件正负极都需加装直流SPD,交流侧安装Ⅱ级SPD。

防雷检测维护必须形成制度。每年雷雨季节前全面检测接地电阻、SPD状态、连接点状况。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电流极与电压极布置方向应避开地下金属管线。测试SPD时重点检查模块窗口颜色、热脱扣状态及遥信信号功能。所有检测数据应建立档案,接地电阻测试记录需包含测试日期、天气条件、测试方法示意图。

新建项目防雷设计要提前介入。施工图审查阶段就要核对防雷类别划分是否正确,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是否满足要求。施工过程中重点监督接地网焊接质量、引下线标识、SPD安装位置。竣工验收必须进行分段测试,先测自然接地体电阻,再测人工接地体,最后测整个接地系统。

既有建筑防雷改造要抓住重点。老旧建筑优先解决接地系统问题,可在外围增设环形接地体。线路改造时在入户配电箱加装SPD,网络、电话线路安装信号SPD。屋顶新增设备时需重新核算接闪器保护范围,必要时增加避雷短针。

防雷工程常见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避雷带支架间距过大导致下垂,应控制在1米以内。引下线在距地1.8米处未设断接卡,不利检测维护。SPD前端未装保护断路器,可能引发火灾。等电位连接遗漏卫生间金属浴缸、厨房金属烟道等隐蔽金属物。

雷暴天气应急措施必不可少。当雷电临近时,应断开非必要电器设备插头,关闭门窗远离金属管线。网络设备除断电外还应拔掉网线。野外遇雷雨时避免站在高处、大树下,丢弃金属物品,采用蹲姿降低高度。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不可忽视。完整档案应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维护记录。每次改造后及时更新防雷系统图纸,标注所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的位置和参数。SPD更换记录要详细记录型号、参数、安装日期。

防雷产品选型要注重实效。选择通过认证的产品,查看检测报告中的关键参数。避雷针要提供保护范围计算书,SPD需明确标注Uc、In、Up等参数。降阻剂应有第三方出具的电阻率测试报告。

特殊设备防雷需要专项方案。电梯控制系统需在机房配电箱和控制系统前分别安装SPD。太阳能热水器应在屋顶和水箱两处接地,电源线安装适配SPD。监控系统除电源防护外,视频信号线两端都需安装信号SPD。

防雷工程经济性分析很重要。比较不同方案时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期投资、维护费用、预期寿命。优先选择免维护的接闪器、长寿命SPD。在腐蚀性强的地区,采用不锈钢材料虽然初期成本高但能减少后期更换费用。

人员培训是防雷安全的基础。电工应掌握SPD安装规范、接地电阻测试方法。物业管理人员要会识别防雷装置异常状态。定期组织防雷知识培训,重点讲解雷击事故案例和应急处理程序。

防雷技术需要持续更新。关注新型石墨烯接地材料、智能监测SPD等新技术应用。参加防雷技术交流会,学习最新标准和典型工程案例。建立防雷设备供应商技术档案,及时获取产品升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