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施工关键技术要点全解析

 新闻资讯    |      2025-05-08 09:32:31

image

防雷接地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人员安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接地体材料热镀锌扁钢,规格不小于40mm×4mm,镀锌层厚度需达到80μm以上。水平接地体埋深不应小于0.8米,在冻土层地区要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米,间距不小于5米,采用50mm×50mm×5mm的热镀锌角钢。

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电阻率测试,采用四极法测量,测试深度应达到接地体埋设深度。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处理,推荐使用长效物理降阻剂,用量按每米接地体20-30kg计算。接地网网格尺寸不宜大于20m×20m,重要设备区域应加密至10m×10m。

接地体连接必须采用搭接焊,扁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至少三面施焊。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先涂刷两道防锈漆,再涂刷两道沥青漆。所有焊接点必须进行全数检查,焊缝应饱满无气泡,敲掉焊渣后检查焊缝质量。

引下线设置要避开建筑伸缩缝,间距不大于18米。明敷引下线应使用Φ10mm以上热镀锌圆钢或25mm×4mm扁钢,固定卡间距1.5-2米。暗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时,直径不应小于Φ16mm,每根柱内至少使用两根主筋,主筋连接必须采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接地电阻测试应在土壤最干燥季节进行,采用三极法测量。类防雷建筑物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第二类不大于20Ω,第三类不大于30Ω。测试时电流极与电压极布置成直线,间距分别为40米和20米。测量前要将所有接地连接点断开,确保测量的是独立接地极的电阻值。

等电位连接是防雷关键环节,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应在入口处做等电位连接。连接导体截面积铜材不小于16mm²,钢材不小于50mm²。配电箱PE排、设备金属外壳、金属门窗等都应可靠接地,连接线应短直,避免绕行。

电源系统防雷应实行三级保护,级在总配电箱安装标称放电电流40kA以上的开关型SPD,第二级在分配电箱安装20kA限压型SPD,第三级在设备前端安装10kA保护型SPD。SPD连接线长度不超过0.5米,导线截面积不小于6mm²。信号系统SPD应安装在设备接口处,其传输性能参数需满足系统要求。

天面接闪器安装要高出保护对象至少0.3米,接闪杆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接闪带应沿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网格尺寸不大于10m×10m或8m×12m。接闪带支撑卡间距1米,转弯处0.5米。金属屋面厚度不小于4mm时可直接作为接闪器,但板间连接必须电气贯通。

防雷检测要重点检查接地电阻值、等电位连接导通性、SPD状态指示。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测试线要拉直避免缠绕。等电位连接测试采用毫欧表,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03Ω。SPD检测要查看窗口颜色或指示灯状态,并记录启动电压和漏电流参数。

施工中常见问题包括接地体埋深不足、焊接质量差、防腐处理不到位。特别要注意接地体在穿过建筑基础时要加装PVC保护套管,防止因建筑沉降导致接地体断裂。所有接地连接点必须设置断接卡,采用不锈钢螺栓紧固,便于后期检测维护。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要采取相应措施。岩石地区可采用深井接地,井深20-40米,填入降阻剂和石墨粉混合物。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设置离子接地极,配合降阻剂使用。潮湿场所要采用铜包钢接地棒,直径不小于14mm,铜层厚度不小于0.25mm。

防雷工程施工资料必须完整,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报告、材料合格证明等。施工完成后要绘制竣工图,标明所有接地装置位置和测试点。定期维护时重点检查连接部位是否锈蚀、接地引线是否完好、SPD是否失效,雷雨季节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