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区怎样划分呢一文看懂关键要点

 新闻资讯    |      2025-05-14 11:09:32

image

防雷区的划分是防雷工程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建筑物或设施需要根据其遭受雷击的风险程度进行分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首先要明确的是,防雷区划分不是随意画几个圈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判断。

判断防雷区首先要看建筑物的结构特征。高层建筑的屋顶、女儿墙、避雷针等突出部位属于LPZ0A区,这些位置直接暴露在雷电环境中,遭受直击雷的风险更高。从屋顶向下延伸约3米范围内的空间属于LPZ0B区,这个区域虽然不会遭受直击雷,但仍会受到强烈电磁场的影响。建筑物内部的核心区域通常划分为LPZ1区,这个区域已经受到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电磁环境相对稳定。

对于工业园区或大型设施的防雷区划分,要特别注意设备布局。变电所、控制室等重要设施必须设置在LPZ1或更高防护等级的区域。露天堆场、装卸区等开阔地带属于LPZ0A区,需要设置独立的接闪装置。厂区内的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等长导体要特别注意跨区防护,避免将高电位引入防护区内部。

防雷区的边界确定需要具体测量。使用卷尺测量建筑物各部位与最近接闪器的距离,这个距离决定了该位置的防护等级。比如距离接闪器水平距离超过5米的位置,即使在同一层楼也可能属于不同防护区。垂直方向的防护区划分更要注意,下层空间如果位于上层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防护等级可以提高。

电子设备机房的防雷区划分要格外细致。标准机房应该整体处于LPZ1区,重要服务器区域要提升至LPZ2区。机房入口处必须设置等电位连接带,所有进入机房的管线都要在此做接地处理。机柜排列要遵循"核心设备居中"原则,将最重要的设备布置在机房电磁环境最稳定的位置。

加油站、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区划分有特殊要求。储罐区必须整体划为LPZ0B区,罐顶要设置多根避雷针形成联合保护。卸油口、加油机等操作区域要提升至LPZ1区防护等级。特别注意金属管道和法兰连接的跨区防护,每个法兰都要用铜编织带做好等电位连接。

通信基站的防雷区划分要考虑天线位置。天线支架顶部属于LPZ0A区,支架本身属于LPZ0B区,机房内部属于LPZ1区。馈线在进入机房前必须经过接地处理,通常要求在穿墙处设置接地排。基站铁塔的防雷区划分要特别注意塔基与机房的距离,超过5米时需要单独考虑机房的防护等级。

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区划分有其特殊性。机舱顶部属于LPZ0A区,机舱内部属于LPZ0B区,塔筒内部属于LPZ1区。特别注意叶片接闪器与机舱的等电位连接,这个过渡区域的防护要特别加强。塔底控制柜要提升至LPZ2区防护等级,所有信号线都要加装适配的防雷器。

住宅小区的防雷区划分要考虑建筑群效应。高层住宅的屋顶属于LPZ0A区,顶层住户的阳台属于LPZ0B区,标准层住户属于LPZ1区。小区内的配电房要单独划分防护区,通常要求达到LPZ2区标准。特别注意小区监控系统的防雷,摄像头立杆要单独接地,信号线进入机房前要加装防雷保护器。

防雷区划分完成后要形成详细的防护方案。图纸上要明确标注各区域的防护等级,对跨区管线要特别标注防护措施。方案中必须包含等电位连接的具体做法,每个连接点的位置、材料、规格都要写清楚。防护方案要经过现场复核后才能实施,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调整。

现场施工时要严格按划分的防雷区进行防护。LPZ0A区的接闪器安装要确保保护范围全覆盖,接闪杆的高度要经过计算。LPZ0B区的金属构件等电位连接要可靠,连接导体的截面积不能小于方案要求。LPZ1区与LPZ2区的界面处要设置适配的防雷器,防雷器的选型要与防护等级匹配。

防雷区的日常维护同样重要。每季度要检查LPZ0A区接闪装置的完好性,特别是接闪针的是否有损坏。LPZ0B区的等电位连接点要定期测试导通电阻,阻值超过0.03欧姆就需要处理。LPZ1区与LPZ2区的界面防雷器要检查工作状态,失效的要及时更换。

防雷检测时要重点验证防雷区划分的合理性。使用雷击计数器检查接闪器的工作效果,如果计数异常要重新评估防护区划分。用电磁场测试仪测量各区域的磁场强度,验证实际防护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跨区管线的电位差测试也很关键,电位差过大会导致防雷系统失效。

防雷区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物改建扩建后要重新评估防雷区划分,新增的设备设施可能改变原有的防护格局。周边环境变化也会影响防雷区划分,比如附近新建了更高建筑物,原有防护范围可能需要调整。每次雷雨季节后要检查防雷系统受损情况,必要时重新评估防护区设置。

特殊场所的防雷区划分需要专业团队完成。医院、机场、数据中心等重要设施要邀请防雷专家现场勘察。历史文化建筑要考虑防雷装置与建筑风格的协调,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确保防护效果。临时建筑的防雷区划分也不能马虎,特别是大型展馆、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雷区划分的文档管理很重要。每次划分调整都要更新图纸和方案,保留完整的历史记录。防护区划分资料要纳入建筑物的设施管理档案,方便后续维护和改造查阅。重要设施的防雷区划分资料要长期保存,这些数据对分析雷击事故原因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