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预警行业标准助力安全防护新升级

 防雷知识    |      2025-05-20 18:53:09

image

雷电预警行业标准的实施为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专业防雷检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标准要求,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检测前必须检查设备状态,确保雷电预警接收终端、电场仪等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仪器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现场操作人员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防静电工作服和安全帽。

接地电阻测试应当选择干燥天气进行,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测试点应选在接地装置引出线处,测试线要拉直避免缠绕。对于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对于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测量时要记录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这些数据对结果分析至关重要。

接闪器检测要重点检查接闪杆、接闪带的锈蚀情况。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接闪带直径,锈蚀导致截面损失超过30%必须更换。检查接闪杆高度是否符合滚球法保护范围要求,特别注意建筑物改建后是否仍处于保护范围内。接闪带转弯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扁钢宽度的5倍。

引下线检测要确保其连续电气通路。使用万用表测量引下线两端电阻,阻值大于0.03Ω需要排查原因。检查引下线固定卡间距,水平敷设时不大于1m,垂直敷设时不大于1.5m。明敷引下线距离出入口或人行道应保持3m以上安全距离,不足时要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浪涌保护器检测要核对安装位置和参数选择。级SPD应安装在总配电柜,第二级在分配电箱,第三级在设备前端。使用SPD测试仪测量启动电压和泄漏电流,劣化指示窗口变色的SPD必须立即更换。记录SPD的Uc值、In值等参数,确保与安装位置匹配。

等电位连接检测要着重检查连接质量。使用毫欧表测量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与金属管道间的过渡电阻,阻值不应超过0.2Ω。浴室、手术室等特殊场所要重点检测,局部等电位联结箱内所有金属部件都应可靠连接。检测时要注意断开被连接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接地路径。

数据中心、油库等重点场所需要增加检测频次。这些场所应每季度检测一次接地电阻,雷雨季节前要全面检查SPD状态。检测时要特别注意信号线路的防雷保护,网络信号SPD的插入损耗要控制在设备允许范围内。

检测报告应当完整记录实测数据。包括检测时的环境温湿度、使用仪器型号编号、检测点位示意图等。对不合格项要明确整改要求和复检时间,整改前后要拍摄对比照片存档。报告需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共同签字确认,重要项目检测报告应当由防雷工程师签章。

日常维护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半年检查一次接闪器系统外观,雷雨季节前后要测试接地电阻。建立防雷装置档案,记录每次检测维护情况。对腐蚀严重的部位要采取防腐措施,紧固件松动要及时加固。

雷电预警信息要及时响应处理。收到橙色以上预警时,要切断非必要设备电源,重要设备切换至备用电源。预警期间停止户外高空作业,人员撤离空旷区域。预警解除后要检查防雷装置是否遭受雷击损坏,特别关注SPD状态指示。

新建项目防雷检测要参与分阶段验收。基础施工阶段要监督接地装置敷设,主体完工阶段检查引下线预埋,装修阶段确认等电位连接。竣工验收检测要包含所有防雷装置要素,检测数据要作为工程验收的必要依据。

检测人员要持续更新专业知识。每年参加防雷技术培训,掌握最新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立常见问题案例库,积累特殊场所检测经验。检测仪器要定期送检,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注重细节把控。检查接闪带支撑卡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焊接点是否做防腐处理。测试接地电阻时要保证电流极和电压极布置方向正确,避免测量误差。检测数据异常时要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特殊结构建筑要采取针对性检测方法。对玻璃幕墙建筑要重点检测金属框架的接地情况。大跨度钢结构要测量各钢柱接地电阻值,确保均衡接地。古建筑防雷检测要采用非破坏性方法,保护原有结构不受损伤。

检测过程要确保安全操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使用绝缘梯具。带电检测时要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形成回路。雷雨天气立即停止户外检测作业,检测设备要做好防潮保护。

企业应当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明确防雷装置管理维护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重要设备要设置多级防雷保护,关键岗位人员要掌握雷电应急避险知识。防雷检测记录要保存至少三年备查。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结合智能监测技术。推广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接地电阻、SPD状态等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防雷装置远程监控,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历史检测数据要数字化管理,便于趋势分析和预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