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区域边界界定的关键技术与实践要点

 防雷知识    |      2025-05-21 20:42:29

image

防雷区域边界界定是防雷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准确的边界划分直接关系到后续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错误的边界判断可能导致防护过度或不足。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防雷区域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现场环境、建筑物结构、设备布置等因素动态调整。

建筑物外墙是最常见的防雷区域边界。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外墙柱、梁内的主钢筋如果电气贯通良好,可以直接作为自然引下线使用,这时防雷区域边界就划定在外墙外侧30厘米处。实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检查钢筋的连接质量,使用万用表测量钢筋间的过渡电阻,要求不大于0.2Ω。发现焊接点锈蚀或绑扎点松动必须做好标记,这类位置需要额外增设人工引下线。

金属屋面作为边界时要注意细节处理。当屋面采用厚度不小于0.5mm的金属板材时,只要确保板材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咬合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或焊接),就可以将防雷区域边界划在屋面以上30cm处。现场检测时要重点检查屋面板搭接处,使用铜箔胶带临时跨接后测试过渡电阻,超过0.03Ω就需要增加不锈钢防雷卡做性跨接。

玻璃幕墙的边界界定需要特殊处理。现代建筑常用的隐框玻璃幕墙必须单独设置接闪器,防雷区域边界要划在幕墙外侧50cm处。实际操作时要在幕墙龙骨上间隔不大于10m设置不锈钢接闪短针,短针长度不小于25cm,直径不小于12mm。特别注意幕墙与主体结构的等电位连接,每个金属立柱都要用16mm²铜导线与均压环可靠连接。

设备机房的边界需要更严格的界定标准。重要电子设备机房建议采用三级防护,边界划分要执行"先外后内"原则。最外层边界在建筑外墙,中间层在机房所在楼层的均压环,最内层在机房内设置30cm×30cm的铜排网格。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检查各层边界之间的退耦距离,SPD的安装位置必须严格控制在边界交接处。

输油管道的防雷边界有特殊要求。地上敷设的金属管道每间隔200m要设置一处防雷边界,边界点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管道绝缘法兰两侧都做等电位连接、边界点上下游各5m内设置接闪杆。现场检测时要使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接地极周围的土壤情况,当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时需要采用降阻剂处理。

通信基站的边界界定要考虑天线因素。基站防雷区域边界要包含所有外露金属部件,特别是天线支架。边界划定后要在天线馈线入口处设置馈线SPD,接地线要采用多股镀锡铜线截面积不小于35mm²。实际操作中常见错误是将基站铁塔和机房作为两个独立防雷区,正确的做法是用50mm×5mm的镀锌扁钢将铁塔基础与机房接地网做多点连接。

风力发电机的边界要动态调整。每台风机要单独划定防雷区域,边界范围随叶片旋转位置变化。重点防护区域在机舱顶部和叶片接闪器位置,边界距离接闪点半径不小于1m。现场检测时要模拟叶片不同位置,使用雷击计数器检查各接闪器的有效性,每年雷雨季节前必须重复测试。

化工储罐区的边界要重点考虑侧击雷防护。大型金属储罐的防雷边界在罐壁外3m处,这个范围内所有金属构件都要等电位连接。对于浮顶罐,要特别注意浮动盖与罐壁的电气连接,使用截面不小于50mm²的铜绞线做滑动连接,每周要检查连接点的磨损情况。

铁路信号的防雷边界要到毫米。信号电缆的防雷区域边界在电缆沟入口处,这里必须设置陶瓷管气隙保护器。实际操作中要测量钢轨对地电位,当超过43V时必须立即检查边界处的等电位连接情况。信号机箱的边界在箱体表面5cm处,这个范围内不能有任何未接地的金属物体。

数据中心防雷边界需要分层设置。建筑外层边界采用提前放电避雷针保护,机房层边界使用法拉第笼原理,机柜层边界设置铜排网格。重点检查各层边界之间的等电位连接,使用微欧表测量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任何两点间电阻大于0.05Ω都必须整改。机柜的接地线要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禁止使用串联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