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风险预警响应守护安全防线

 防雷知识    |      2025-05-21 20:42:59

image

雷电灾害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触目惊心。作为专业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雷电风险预警响应方法,才能在雷电来临时真正守护好安全防线。

雷电预警信息获取是防护的步。建议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黄色预警表示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橙色预警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则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官方预警,还可以通过专业雷电监测APP获取实时雷电信息,这类APP能显示雷电发生的具体位置、强度和发展趋势。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必须做到全面细致。重点检查接闪器是否完好,引下线是否锈蚀断裂,接地装置电阻值是否合格。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必须确保测试点接触良好,避免误测。对于高层建筑,要特别注意检查屋顶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检测中发现接闪器锈蚀超过截面积的30%,必须立即更换;引下线锈蚀超过截面积的25%需要更换;接地电阻值超过10欧姆就需要采取降阻措施。

电子设备防雷保护不容忽视。所有重要电子设备都应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SPD)。安装时要注意:级SPD应安装在总配电箱处,第二级安装在分配电箱处,第三级安装在设备前端。SPD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短且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每年雷雨季节前要检查SPD的劣化指示窗,发现变红就要及时更换。机房设备还要做好等电位连接,所有金属机柜、走线架、门窗等都要用6平方毫米以上的铜导线连接至等电位端子排。

人员防雷避险要掌握正确方法。在户外遇到雷电时,要立即停止所有户外活动,远离高大孤立物体、金属围栏、水池等危险区域。寻找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减小与地面接触面积。不要躺在地上,也不要多人挤在一起。在室内要关闭门窗,远离门窗、金属管道、电器设备。雷暴期间不要使用有线电话、不要洗澡、不要接触自来水管等金属管道。

特殊场所的防雷需要特别注意。油库、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确保防雷装置完好,储罐呼吸阀要安装阻火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制定详细的防雷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施工现场的塔吊、脚手架等临时设施也要做好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姆。农田作业遇雷雨要及时撤离,农用机械要停放在安全区域。

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至关重要。每季度要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特别是在雷雨季节前后。检查内容包括:接闪器是否松动变形,引下线连接是否可靠,接地体是否外露等。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化学降阻剂或增加接地体数量来降低接地电阻。所有检查维护都要做好记录,建立完整的防雷装置档案。

雷电事故后的应急处置要迅速得当。发生雷击事故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然后立即切断电源,拨打急救电话。对伤者进行急救时,要确认现场安全,使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物将伤者移离危险区域。检查伤者呼吸心跳,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保护好现场,等待专业人员调查事故原因。

防雷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样重要。要向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宣传防雷常识,特别要教育儿童不要在雷雨天玩耍。可以通过张贴防雷宣传画、组织防雷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学校要将防雷知识纳入安全教育内容,定期开展防雷应急演练。

防雷检测工作需要专业设备和技能。检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等设备的使用方法。检测时要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对于特殊场所的防雷检测,还需要使用红外热像仪等先进设备。检测数据要真实准确,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从源头抓起。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合理布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要监督防雷装置的安装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竣工时要进行全面的防雷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防雷产品的选用要严格把关。购买防雷产品时要查验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资质文件。优先选择通过认证的知名品牌产品。安装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确保安装质量。要建立防雷产品台账,记录产品的安装时间、使用状况等信息。

雷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整改。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建设部门要把好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关。各单位要明确防雷安全责任人,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防雷技术创新要持续推进。关注新型防雷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如石墨烯接地材料、电离防雷技术等。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防雷经验,不断提升防雷技术水平。鼓励开展防雷技术研究,解决防雷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雷电防护工作贵在坚持。不能因为长期没有雷击事故就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防雷安全意识。要建立防雷工作的长效机制,将防雷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防雷工作,才能真正筑牢雷电防护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