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产品认证准则解析与实战指南

 防雷知识    |      2025-05-26 10:47:58

image

防雷产品认证是确保防雷装置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认证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性能测试、材料检验和安装规范三个核心要素。以常见的电源防雷器为例,首先检查产品是否具备完整的检测报告,包括8/20μs冲击电流测试和1.2/50μs组合波测试数据。这两项测试必须由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测试参数要符合GB/T 18802.1标准要求。现场验收时要核对产品型号与检测报告的一致性,特别注意更大持续工作电压Uc值是否与当地电网电压匹配。

接地材料的检测经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镀锌扁钢的锌层厚度必须达到85μm以上,使用磁性测厚仪现场测量时,至少选取3个不同位置取平均值。铜包钢接地棒要检查铜层厚度,标准要求不低于0.25mm,简单鉴别方法是用刀片在样品表面划十字,观察铜层是否出现剥落。对于新建项目,建议在接地体埋设前拍照留存,重点拍摄焊接部位和防腐处理情况,这些影像资料在后续检测和维护中非常实用。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选择直接影响防护效果。在配电系统中,级SPD应安装在总配电柜内,距离变压器不超过10米为更佳。安装时要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当土壤电阻率较高时,可采用添加降阻剂或延长接地极的方法。实际测量中发现,在接地极周围埋设5%比例的膨润土,可使接地电阻降低30%左右。对于通信线路的防雷,要注意SPD的插入损耗必须小于0.5dB,这个参数可以直接用光功率计进行验证。

检测过程中经常遇到接地电阻超标的问题。除了常规的增加接地极数量外,可以采用深井接地的方法。具体操作是使用地质钻机打孔至地下20米,放入镀铜接地棒后回填降阻材料。在岩石地区施工时,提前准备手持式岩石电钻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测量时使用四线法接地电阻测试仪,注意电流极和电压极的布置方向要避开地下金属管线,测试线要尽量拉直,避免缠绕产生感应误差。

防雷检测仪器的选用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推荐配备具有峰值保持功能的雷电计数器,可以记录雷电流的幅值和极性。对于接闪器的检测,使用红外热像仪能快速发现接触不良导致的过热点。在检测高层建筑避雷带时,无人机配合高清摄像机的组合比传统人工检查效率提高5倍以上。所有检测设备必须每年送计量院校准,特别是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长期使用后会产生较大误差。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制作要注重细节。报告中的照片必须包含比例尺和方向标识,重要参数要标注具体测量位置。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检测,除了常规项目外,要特别注意馈线接地点的检查,每个接地点都要单独测试并记录电阻值。在数据处理时,采用移动平均法消除偶然误差,特别是土壤电阻率的测量,要在不同季节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定期维护是保证防雷系统长期有效的关键。建议建立季度巡检制度,重点检查连接部位的紧固情况和防腐状态。对于沿海地区,要缩短检查周期至两个月一次,特别注意不锈钢件的应力腐蚀情况。维护时使用扭矩扳手确保螺栓连接达到规定力矩,电源SPD的劣化指示窗口要拍照存档。发现劣化SPD要及时更换,更换前必须使用电压测试仪确认线路已断电。

现场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不容忽视。检测前要确认工作区域已实施等电位连接,使用绝缘手套和防静电鞋。在变电站等特殊场所作业时,必须两人一组并保持不间断通讯。高空作业时要使用双钩安全带,每个锚点都要经过200kg的拉力测试。雷雨天气前两小时必须停止所有户外检测作业,这个时间节点是根据雷电预警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的更佳避险时机。

防雷产品选型要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在多雷暴地区,选择通流容量更大的SPD产品,一般要求不小于40kA。对于数据中心等关键设施,建议采用1+1并联冗余配置的SPD系统。在选购接闪器时,优先选择经过风洞测试的产品,确保在强风环境下不会发生结构损坏。实际案例表明,经过风荷载计算的接闪器在台风季节的故障率可以降低70%以上。

检测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历史记录。建立每个项目的检测数据库,绘制接地电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当发现电阻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时,可能是接地体腐蚀的信号,需要开挖检查。对于通信基站的防雷系统,要特别注意历年雷击记录的对比分析,找出防护薄弱环节。数据分析时采用移动百分位法,可以更早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