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防雷工程设计与安全防护措施

 防雷知识    |      2025-09-18 17:07:26

医院作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场所,其防雷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医患人员的生命安全。一套科学的防雷工程应当涵盖外部防雷与内部防雷两个主要部分,外部防雷用于防御直击雷的危害,内部防雷则着重防护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风险。

外部防雷系统的构建需注重全面性与可靠性。接闪装置的布置应覆盖建筑物所有易受雷击的突出部位,包括屋顶设备间、电梯机房及通风装置等。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能够扩大保护范围,提高拦截效率。避雷带需沿屋脊、屋檐等部位敷设成环状闭合回路,确保有效引雷。对于医院建筑中手术室、ICU等重要功能区域上方的金属构件,必须与防雷装置实现可靠电气连接,避免因电位差导致二次事故。

引下线的敷设应坚持最短路径原则,减少弯曲和转角。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主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时,须保证焊接质量和电气贯通性,焊接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明敷引下线应与门窗等开口部位保持0.5米以上距离,同时设置断接卡以便于后续检测与维护。

接地装置是整个防雷系统的基石。医院建筑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将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功能合并为一,其接地电阻值需控制在1欧姆以下。垂直接地体推荐选用镀铜钢棒,水平接地体则可采用镀锌扁钢。若所在地土壤电阻率偏高,可考虑使用降阻剂或离子接地极来提升接地效果。

内部防雷是保障精密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电源系统的防护需实行分级配置:在医院总配电室安装级开关型电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不应高于2.5kV;在各楼层配电箱设置第二级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保护水平控制在1.5kV以下;在重要医疗设备电源进线端加装第三级保护器,保护水平不超过1.2kV。所有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应保持短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

信号系统的防护同样不可忽视。医院内大量的网络、通讯、监控及医疗专用信号线路都需配备相应型号的信号电涌保护器。对于影像科的CT、MRI等设备的信号端口,应选用插入损耗低、传输速率高的专用保护装置。所有进出建筑的金属管线均需在入口处实施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的重要措施。须将建筑内金属门窗、管道、桥架等可导电部件与防雷装置连成统一的电气整体。手术室、ICU等特殊场所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通过S型或M型连接方式确保医疗设备处于相同电位水平,避免电位差导致设备损坏。

医用气体系统的防雷保护需要特别关注。氧气、负压吸引等管道在进入建筑处必须进行可靠接地,法兰连接处需加装跨接线,防止雷电火花引发燃爆事故。建议在管道适当位置设置绝缘段,有效阻断雷电流的传导路径。

医疗设备机房的防护要求更为严格。MRI设备屏蔽室在保证电磁屏蔽效能的同时,需做好防雷接地处理,接地引线应短直且远离设备主体。DSA介入手术室的大型设备应设置独立接地干线,避免与建筑结构钢筋共用接地通路。

信息系统机房需采取综合防护手段。除安装多级电涌保护器外,应采用屏蔽线缆和金属线槽敷设方式,保持线槽全程电气连通并可靠接地。服务器机柜需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²的铜缆与机房等电位连接带相连。

防雷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防护效果。施工前应组织详细的技术交底与安全培训,高空作业和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需设置清晰的安全警示标识,遇雷雨天气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

材料选用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所有材料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镀锌材料锌层厚度不低于65μm,铜材宜采用T2紫铜。电涌保护器需配备保险装置和状态指示功能,并取得相应的防雷产品认证。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特别是接地装置敷设、焊接质量等关键工序须经监理单位验收确认。所有焊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混凝土内埋部分需涂刷沥青漆保护。

工程验收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值,采用电涌保护器测试仪检查设备参数,通过等电位测试仪测量连接电阻,确保所有连接点电阻值低于0.2Ω。

防雷系统的维护保养是确保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完整的系统技术档案,包括设计图纸、产品资料及检测报告等。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在雷雨季节前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接闪器完好性、连接点锈蚀情况及电涌保护器工作状态。

日常巡检应注意观察防雷装置外观状况,检查接地引下线是否遭受破坏或腐蚀,查看电涌保护器指示窗口状态。保持接地装置周围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以维持接地效果。

若发生雷击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电源,检查设备受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电涌保护器。详细记录雷击发生时间、具体位置及损坏情况等信息,为后续防雷改进提供依据。

医院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维护各环节的密切配合。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防雷安全水平,确保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防雷工程不仅要符合技术规范,更要结合医院实际特点,实现精准防护,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