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守护安全生命线

 防雷知识    |      2025-05-05 09:46:25

image

防雷装置检测是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许多雷击事故并非因为缺乏防雷设施,而是由于检测维护不到位导致装置失效。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能有效避免雷击带来的损失,这份指南将提供可直接操作的检测要点。

检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检查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是否在有效检定期内,确保测量数值准确。准备螺丝刀、扳手等常用工具,安全帽、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必不可少。提前收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图纸、历年检测报告等资料,了解防雷装置的基本情况。检测应在雷雨季节前完成,更好选择连续晴天进行,土壤干燥时接地电阻测量更准确。

接闪器检测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点。检查避雷针、避雷带是否出现锈蚀,锈蚀面积超过三分之一时必须更换。测量避雷针高度时,使用激光测距仪从避雷针底部垂直测量至顶端,确保保护范围符合要求。避雷带应检查焊接点是否牢固,带体有无断裂,特别是屋顶转角处和女儿墙顶部等易损部位。对于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的情况,要测量屋面金属板厚度不小于0.5mm,检查各金属板间的电气连接是否良好。

引下线的检测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用万用表测量每根引下线的导通性,电阻值不应超过0.2Ω。检查明敷引下线距墙面距离,保持10-15cm间距避免闪络。查看引下线固定卡间距,水平部分不超过1m,垂直部分不超过1.5m。特别注意建筑物伸缩缝处的引下线,必须做成Ω弯补偿,预留20cm以上伸缩余量。发现引下线断裂或严重锈蚀时,必须增设新的引下线替代,不能简单修补。

接地装置检测是防雷系统的核心。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时,采用直线布极法,电压极与电流极间距40m以上。独立接闪杆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配电系统共用接地体不大于4Ω。检查接地体连接处,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取换土、添加降阻剂等措施改善接地效果。检测时特别注意接地体有无被盗割情况,这在郊区工地经常发生。

等电位连接检测需要系统性地进行。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测量连接导体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²铜线或80mm²热镀锌扁钢。卫生间等局部等电位联结,检查金属管道、浴缸等可导电部分是否用4mm²铜线可靠连接。配电箱内SPD(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长度不超过0.5m,线径不小于6mm²。电梯轨道、金属门窗等大型金属构件,测量其与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不超过0.03Ω。

浪涌保护器的检测要抓住关键指标。用专用SPD测试仪测量压敏电压,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0%。检查限压型SPD的泄漏电流,正常情况下应小于20μA。记录SPD计数器动作次数,当达到厂家规定的限值或出现可视损坏时必须更换。特别注意安装在配电柜内的SPD前端必须配有断路器或熔断器保护,其额定电流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检测数据记录要规范详细。绘制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标注所有检测点的位置编号。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天气情况、土壤状况、测试方法等环境参数。对每个检测项目建立数据对比表,将本次测量值与上次检测值、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合格项时,除了记录缺陷情况,还要拍摄现场照片作为佐证。

常见问题处理要掌握实用技巧。当接地电阻超标时,可采取增加接地体数量、使用长效降阻剂、开挖换土等方法处理。引下线断裂应急处理时,使用铜绞线做临时跨接,截面积不小于原引下线的1.5倍。接闪器锈蚀临时处理可采用打磨后涂刷防锈漆,但必须在三个月内安排更换。遇到SPD窗口变红或模块弹出,必须立即更换新模块,不能仅复位了事。

检测报告编制要突出实用价值。报告首页设置风险等级提示,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重大隐患、一般缺陷、合格项目。对每处不合格项给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包括整改方法、材料规格、施工要求等。附上清晰的问题部位照片,用箭头标注具体缺陷位置。提供防雷装置整体评价时,避免使用"基本合格"等模糊表述,直接写明"合格"或"不合格"。

定期检测周期的把握很关键。一类防雷建筑物每6个月检测一次,二类防雷建筑物每年检测一次,三类防雷建筑物每两年检测一次。加油站、危化品仓库等爆炸危险环境,不论防雷等级都需每半年检测。在雷雨多发地区,可适当缩短检测周期。每次雷击事故后,必须对受影响区域的防雷装置进行专项检测。

检测人员安全操作必须放在首位。攀高检测时系好安全带,禁止单人高空作业。测量接地电阻前,确认被测线路已断电。遇到雷雨天气征兆时立即停止检测,撤离至安全区域。检测配电系统SPD时,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做好绝缘防护。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停止使用,不能带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