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施工首先要做好接闪器安装。避雷针高度要超出保护范围更高点至少0.5米,针尖要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直径不小于16mm。针体与支撑结构必须可靠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对于建筑物屋面避雷带,应采用直径8mm以上的热镀锌圆钢,沿女儿墙外围明敷,转角处要做成圆弧形,弯曲半径不小于90mm。避雷带支撑卡间距控制在1米以内,遇到伸缩缝时要做好跨接处理。
引下线施工必须保证电气连续性。每根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优先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为自然引下线。采用明敷引下线时,应使用直径不小于8mm的热镀锌圆钢或截面不小于48mm²的镀锌扁钢。引下线距门窗洞口保持0.5米以上距离,在距地面1.8米处设置断接卡。特别注意金属栏杆、广告牌等突出物必须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连接点间距不大于10米。
接地装置施工要注重降阻效果。垂直接地体采用50×50×5mm镀锌角钢,长度不小于2.5米,间距为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不小于0.8米。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换土、添加降阻剂或使用电解离子接地极等措施。接地网要形成闭合环路,所有连接点必须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完工后实测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10Ω,重要场所应小于4Ω。
等电位连接是防雷工程的关键环节。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在入口处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电梯轨道、金属吊顶、空调室外机等金属构件都要做等电位联结。配电箱PE排、设备金属外壳用6mm²以上铜导线与等电位端子板连接。特别注意卫生间等潮湿场所要设置局部等电位箱,将金属浴缸、水管等导电体相互连通。
浪涌保护器安装要分级配置。总配电箱安装Ⅰ级试验的开关型SPD,分配电箱安装Ⅱ级试验的限压型SPD,末端设备前安装Ⅲ级试验的SPD。SPD连接线要短而直,长度不超过0.5米,导线截面不小于6mm²。信号线路SPD要安装在设备接口处,其传输性能参数必须符合系统要求。所有SPD都要设置脱离器和状态指示,并接入监控系统。
施工过程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材料进场要检查镀锌层厚度不小于65μm,焊接部位要刷两道防锈漆。隐蔽工程在覆土前必须进行中间验收,重点检查焊接质量、埋设深度和连接可靠性。测试时要使用经校准的接地电阻测试仪,采用三极法测量,测试电极布置符合直线法或三角形法要求。竣工资料要包含隐蔽工程记录、测试报告和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现场安全措施不容忽视。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雷雨天气立即停止室外施工。开挖接地沟时要探明地下管线,焊接作业要配备灭火器材。带电作业必须两人配合,使用绝缘工具。所有施工人员要穿戴绝缘鞋、手套,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每天开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特别强调防触电和防雷击措施。
防雷检测要抓住重点部位。接闪器要检查有无机械损伤和锈蚀,引下线测试过渡电阻不大于0.2Ω。接地装置检查连接点是否牢固,测量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等电位连接抽查20%以上的连接点,测量连接电阻不大于0.03Ω。浪涌保护器要检查运行指示灯状态,记录漏电流数值。检测数据要现场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维护保养要建立长效机制。每年雷雨季节前全面检测防雷装置,特别检查接闪器有无倾斜、引下线是否完好。接地装置周围土壤出现干裂时要及时浇水,发现锈蚀部位要除锈补漆。浪涌保护器每两年抽样检测一次,失效产品立即更换。建立防雷装置档案,包括设计图纸、检测报告和维修记录,保存期不少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