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应用助力安全防护新突破

 防雷知识    |      2025-05-07 08:43:41

image

防雷检测技术在现代安全防护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建筑物、通信基站、石油化工等场所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而定期检测是确保这些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检测人员首先要掌握接地电阻测试方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必须确保辅助电极布置符合规范,通常采用直线法或三角形法布置电流极和电压极,测试前要清除接地极表面的锈蚀,保证良好接触。

浪涌保护器(SPD)的检测是防雷检测的核心内容。检测时要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SPD的启动电压和漏电流,启动电压应在标称值的±10%范围内,漏电流不应超过20μA。对于电源SPD,要特别注意检查连接导线的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一级SPD的连接线不应小于16mm²,二级不应小于10mm²。检测中发现SPD显示窗口变红或计数器动作,必须立即更换。

接闪器的检测要着重检查其保护范围和完好程度。使用滚球法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时,要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选择相应的滚球半径,一类防雷建筑为30米,二类为45米,三类为60米。现场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焊接处要饱满无虚焊,螺栓连接的要检查是否松动。接闪器出现明显腐蚀或损伤超过截面积30%时,必须更换。

引下线的检测要系统全面。首先要确认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符合规范要求,一类防雷建筑平均间距不大于12米,二类不大于18米,三类不大于25米。使用毫欧表测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电阻,不应大于0.03Ω。检查引下线全程是否有断裂或严重腐蚀,特别是在距地面0.3-1.8米范围内要重点检查,这个区间最容易受到人为破坏和环境腐蚀。

接地装置的检测关键在于数据准确性。测量接地电阻时要选择干燥天气进行,雨后立即测量会导致数据失真。对于大型接地网,要采用四极法测量,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检测时要记录土壤电阻率,这对判断接地装置性能变化趋势很重要。发现接地电阻值增大超过设计值的50%时,必须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等电位连接的检测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要使用低电阻测试仪测量各种金属构件、设备外壳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过渡电阻,不应超过0.2Ω。特别注意检查卫生间、设备机房等关键部位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对于信息系统机房,要检查防静电地板支架是否可靠接地,每个支架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防雷检测数据的分析应用能提升防护效果。建立每次检测的数据档案,绘制接地电阻变化曲线图,可以预判接地装置性能劣化趋势。对多雷击区域的防雷装置要缩短检测周期,雷暴日超过40天的地区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检测报告中要明确标注不符合项的风险等级和整改时限,一般隐患限期30天整改,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停用整改。

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结果可靠性。接地电阻测试仪要定期送检,现场使用时要避开强电磁干扰源。测试SPD要用专用检测仪,普通万用表无法准确测量启动电压。检测时要做好仪器接地,操作人员要站在绝缘垫上,确保人身安全。检测数据要现场记录,包括环境温湿度、测试时间等参数,这些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特殊场所的防雷检测需要特别注意。加油站检测时要使用防爆型检测设备,检测前要消除人体静电。通信基站检测时要重点检查天馈线SPD和塔基接地情况。化工厂区检测时要避开生产高峰期,检测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这些场所的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相关行业标准和特殊要求。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检测要分阶段进行。基础施工阶段要监督接地装置敷设,确保焊接质量和埋设深度。主体施工阶段要检查引下线与钢筋的焊接质量。竣工检测时要进行全项目测试,特别注意测试点要选择在防雷装置的关键连接部位。检测报告要作为竣工验收的必要文件存档备查。

防雷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检测质量。检测人员要熟悉GB50057、GB/T21431等标准规范,掌握各类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现场检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带电检测要使用绝缘工具。检测人员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了解新型防雷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动态。

检测报告的编制要规范完整。报告要包括检测依据、使用仪器、检测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对不合格项要有明确的整改建议。检测数据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修改。重要项目的检测报告要由具备防雷检测资质的工程师审核签字。报告一式多份,分别由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检测机构存档。

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同样重要。建议使用单位建立防雷设施台账,记录每次检测和维护情况。雷雨季节前要对接地装置连接部位进行紧固检查,对SPD进行外观检查。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或异常时要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或更改防雷装置。重要的防雷设施可以考虑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接地电阻和SPD状态。

防雷检测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安全防护水平提升。新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采用变频测量技术,能有效消除地网干扰。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发现防雷装置连接不良导致的过热点。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高大建筑物接闪器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安全性。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防雷检测更加精准高效。

防雷检测质量控制要贯穿全过程。检测前要确认仪器状态正常,检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检测后要及时整理数据和编制报告。检测机构要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重要项目的检测要实行双人复核制度,避免人为失误。

雷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防雷检测是确保这个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的检测程序、准确的检测数据和及时的整改维护,可以显著降低雷击风险。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检测工作,将其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