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预警发布如何守护城市安全

 防雷知识    |      2025-05-09 10:04:33

image

雷电预警系统是现代城市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预警信号时,意味着未来6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较大。城市管理者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特别要关注学校、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预警信息传达,确保信息覆盖无死角。

高层建筑是雷电袭击的主要目标。在雷电预警发布后,建筑物管理人员应立即检查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连接状态。重点查看接闪器有无锈蚀、断裂,引下线连接是否牢固,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重要设施,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现场测量,确保接地电阻值不超过10欧姆。同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电源,拔掉重要设备的电源插头。

城市供电系统在雷电天气下尤为脆弱。电力部门接到预警后,应加强对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巡查。检查避雷器计数器动作情况,记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对重要负荷线路,建议安装三级防雷保护:级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氧化锌避雷器,第二级在低压配电柜安装电源防雷器,第三级在重要设备前端安装防雷插座。同时做好应急发电设备检查,确保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通信基站的防雷保护不容忽视。运营商应重点检查基站铁塔的接地系统,测量接地电阻值。对于山区或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基站,可采用降阻剂或增加接地极数量来改善接地效果。检查基站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所有金属构件、设备外壳、线缆屏蔽层都应可靠接地。建议在信号线、电源线入口处安装相应的信号防雷器和电源防雷器。

对于户外作业场所,雷电预警发布后应立即停止高空作业、露天焊接等危险作业。检查临时建筑的防雷措施,脚手架、塔吊等金属构架应做好接地。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应安装防雷保护器,临时用电线路要避免架空敷设。作业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域,不要停留在空旷地带、山顶或水边。

城市交通系统需要特别防护。地铁运营单位应检查接触网防雷装置,测量钢轨接地电阻。对于高架桥梁,要确保防雷引下线完好无损。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应加装防雷保护模块。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检查电子显示屏、监控设备的防雷措施,在雷电活动强烈时可以考虑暂时关闭部分电子设备。

居民家庭防雷同样重要。收到雷电预警后,应关闭门窗,拔掉电视机、电脑等贵重电器的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固定电话,避免接触金属管道。对于没有完善防雷设施的平房或农村住宅,建议安装简易避雷针,可用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器,用40×4mm的镀锌扁钢作为引下线,接地极采用50×50×5mm的镀锌角钢,长度不小于2.5米。

加油站、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严格执行防雷规定。在雷电预警期间应停止装卸作业,关闭储罐量油孔。检查储罐呼吸阀的阻火器是否完好,确保所有金属设备接地良好。对雷电感应防护,所有平行敷设的管道、线缆间距小于100mm时,每隔20-30米要用金属线跨接。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要制定详细的防雷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建筑物的防雷设施,每年雨季前应全面检测一次。在雷电预警发布后,应停止户外教学活动,将师生转移到室内安全区域。医院要确保备用电源系统正常,重要医疗设备要有防雷保护措施。电梯间应张贴防雷安全提示,在雷电强烈时建议暂停使用电梯。

城市公园和旅游景区要特别注意游客安全。接到雷电预警后,应立即通过广播系统通知游客撤离空旷区域。关闭高空游乐设施,疏散山顶、水边的游客。景区监控中心、票务系统等关键设备要确保有完好的防雷保护。对于孤立的高大树木,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不要在此避雨。

数据中心和机房是防雷重点保护对象。除建筑防雷外,要特别重视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电源线路应安装三级防雷器,网络线路安装相应的信号防雷器。机柜要做等电位连接,所有设备金属外壳可靠接地。建议安装雷电监测系统,实时记录雷击事件。

城市供水系统在雷电天气下容易受损。水厂应检查配电系统防雷装置,特别是高压进线端的避雷器。对供水泵站的电动机、控制系统要加强保护。地下水管网的阀门井、检查井内的金属构件要做好等电位连接。在雷电活动频繁时,可考虑暂时关闭部分自动化控制系统,转为人工操作。

防雷检测工作要注重实效。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应采用三极法或钳形法,避开雨后立即测量。检测接闪器时要注意其保护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滚球法计算。对于防雷器,要检查其状态指示窗口,记录漏电流数值。所有检测数据要形成完整报告,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雷电预警解除后,各单位应及时开展灾情排查。检查建筑物是否有雷击痕迹,电子设备是否损坏。对遭受雷击的设施要详细记录雷击位置、损坏情况,为后续防雷改造提供依据。所有防雷设施在经历雷暴天气后都应重新检测,确保其防护性能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