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灾害预防需要从建筑物外部防护和内部保护两个层面着手。首先检查建筑物是否安装了完整的接闪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避雷针保护范围应采用滚球法计算,确保建筑物所有突出部位都在保护范围内。对于普通住宅,建议在屋顶四周安装Φ10mm热镀锌圆钢作为避雷带,支撑卡间距不大于1米,转角处支撑卡间距不大于0.5米。
接地系统是防雷装置的核心部分。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4Ω。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或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垂直接地极宜采用50mm×50mm×5mm热镀锌角钢,长度不小于2.5米,水平接地体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所有焊接点必须做防腐处理,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电源系统防护需要三级保护配合。级在总配电箱安装标称放电电流In≥20kA的开关型SPD,第二级在分配电箱安装In≥40kA的限压型SPD,第三级在重要设备前端安装In≥20kA的限压型SPD。SPD连接线长度不超过0.5米,导线截面积不小于6mm²。所有SPD必须配备过电流保护装置,并确保接地可靠。
信号系统防护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进出建筑物的所有金属管线应在入户处做等电位连接,网络、电话等信号线应安装相应的信号SPD。天馈线SPD插入损耗应小于0.5dB,响应时间不超过10ns。监控系统需在摄像头端和主机端分别安装SPD,视频线SPD通流容量不小于5kA。
等电位连接是防止雷击时产生电位差的关键措施。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管道、设备外壳、电缆金属外皮等通过25mm×4mm铜排连接到接地端子箱。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接包括金属浴缸、水管在内的所有可导电部分。电梯轨道两端必须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
定期检测维护决定防雷系统是否有效。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全面检测一次,重点测量接地电阻值、检查接闪器完好性、SPD状态指示。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测试线与接地极保持直线布置,避免绕大圈。发现SPD窗口变红或计数器动作应立即更换,损坏的SPD必须及时拆除。
人员安全防护需要具体操作规范。雷暴来临时应立即停止户外作业,远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突出物。室内应关闭门窗,避免使用有线电话和淋浴。遇到有人遭雷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实施心肺复苏。被雷击者不会带电,施救时无需顾虑。
特殊场所防雷需要特别处理。油库、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应增加接闪杆密度,接地电阻小于10Ω。通信基站应在天线支架安装避雷针,馈线每隔20米做一次接地。太阳能光伏系统金属框架必须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直流侧安装光伏专用SPD。
农村地区防雷要注重简易实用。自建房可在屋顶更高处安装2米高避雷针,用Φ8mm圆钢引下。电视机天线加装1.5米高避雷针,接地线采用4mm²铜线。牲畜棚舍的金属围栏应每隔20米做一次接地,饲料储存间电源插座安装防雷插座。
防雷装置施工必须规范操作。焊接避雷带时采用双面焊,焊缝饱满无夹渣。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拐弯处保持弧形过渡。测试接地电阻时,辅助接地极与被测极呈直线排列,间距大于20米。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留存影像资料和检测报告。
雷击风险评估是防护设计的基础。收集当地年雷暴日数、土壤电阻率等数据,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建筑物用途、人员密度确定防护等级。电子设备密集的场所应提高防护标准,增加屏蔽措施。历史雷击记录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
应急处理预案要具体可行。明确雷击事故报告流程,配备绝缘手套、验电器等应急工具。重要机房应配置UPS电源,保证至少30分钟供电。建立防雷装置档案,记录每次检测维护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人员熟悉处置程序。
防雷产品选购要注意关键参数。查看检测报告和认证标志,SPD要标明更大放电电流Imax和电压保护水平Up。优先选择具有遥信报警功能的产品,方便监控状态。避雷针应提供保护范围计算书,接地材料必须有镀层厚度检测报告。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
新建工程防雷要全过程管控。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核防雷装置布置,基础施工时同步做好接地装置。主体施工阶段预埋引下线连接件,装修阶段完善等电位连接。工程验收时必须现场测试接地电阻,核查SPD安装情况。防雷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防雷知识普及要注重实操性。教会居民使用验电笔检查插座接地,识别劣质防雷产品。指导企业建立防雷设施台账,培训电工更换SPD的技能。社区应公布最近的防雷安全建筑,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学校防雷教育要演示正确的应急避险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