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施巡查是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巡查前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包括万用表、接地电阻测试仪、卷尺、螺丝刀等,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检查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鞋、安全帽等防护装备,雷雨天气严禁进行户外巡查作业。
接闪器是防雷系统的道防线,巡查时要重点检查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状况。目测检查接闪器是否有断裂、锈蚀、变形等情况,特别要注意焊接点和固定部位的完整性。使用卷尺测量避雷针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高出保护对象0.5米以上。检查避雷带是否连续贯通,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引下线的检查要特别注意隐蔽部分。查看明敷引下线是否有机械损伤、锈蚀,测量其直径不应小于8mm。对于暗敷引下线,要检查测试点是否完好,测试点间距不应超过20米。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每根引下线的过渡电阻,阻值应小于0.03Ω。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不应有锈蚀。
接地装置的巡查要分步进行。首先检查接地体的外露部分,查看是否有严重锈蚀或断裂。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值,一类防雷建筑不应大于10Ω,二类不大于20Ω,三类不大于30Ω。测试时要选择干燥天气,采用三极法测量。检查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的连接情况,连接点应做好防腐处理。
等电位连接的检查要全面细致。测量各种金属构件、设备外壳与等电位连接带的电阻,阻值不应超过0.2Ω。检查卫生间、电梯井等特殊部位的等电位连接是否完好。特别注意金属门窗、栏杆等可导电部件的连接情况,确保其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浪涌保护器的检查要把握关键点。查看SPD外观是否有烧灼痕迹、指示灯是否正常。使用万用表测量限压型SPD的压敏电压,与标称值偏差不应超过10%。检查SPD的接地线径是否符合要求,一般不小于6mm²。记录SPD的运行时间,超过使用年限的要及时更换。
防雷设施巡查要做好详细记录。每次巡查都要填写检查表,记录各部件状态、测试数据、发现的问题等。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要设置警示标志并限期整改。建立完整的防雷设施档案,包括设计图纸、检测报告、维修记录等。
巡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常见问题。避雷针锈蚀超过截面30%必须更换,引下线断裂必须重新敷设,接地电阻超标需要增加接地极。发现防雷设施被擅自改动要立即恢复,并查明原因。检查连接螺栓是否松动,特别是处于振动环境的连接点。
特殊场所的防雷巡查要格外仔细。油库、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增加巡查频率,确保防雷设施完好。高层建筑要重点检查接闪器和均压环,防止侧击雷危害。通信基站要检查天馈线SPD和塔体接地情况,确保通信设备安全。
防雷设施巡查要结合季节特点进行。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重点排查接闪器和引下线。雷雨后要及时巡查,查看是否有雷击痕迹。冬季要注意防冻措施,防止接地装置因冻胀受损。春季要检查防雷设施是否受到植物生长影响。
巡查人员要掌握基本故障判断方法。发现接闪器损坏要评估保护范围是否足够,引下线断裂要检查剩余引下线是否满足分流要求。接地电阻增大要分析是接地体腐蚀还是土壤电阻率变化。SPD损坏要检查前端限流措施是否得当。
防雷设施巡查要注重细节处理。检查时要清理接闪器上的鸟巢等杂物,保持引下线绝缘支架完好。接地测试桩要定期除锈上油,确保接触良好。等电位连接端子要拧紧,防止松动导致接触不良。
巡查工作要建立责任制。明确每个区域的巡查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巡查路线和时间表。重要设施要实行双人巡查制度,确保检查到位。建立巡查质量考核机制,将巡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防雷设施巡查要结合新技术应用。可以使用无人机检查高层建筑接闪器,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连接点发热情况。建立防雷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电子化记录和分析。
巡查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处理。接闪系统大面积损坏要立即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尽快修复。接地电阻严重超标要重新设计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失效要全面排查整改。所有维修工作必须由专业防雷施工队伍完成。
防雷设施巡查要重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巡查人员学习最新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实操培训,提高检测仪器使用技能。进行案例分析,增强故障判断能力。确保每位巡查人员都持证上岗。
巡查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年度巡查计划,明确各阶段重点任务。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定期开展防雷设施评估,及时更新改造老旧设备。将防雷巡查纳入单位日常安全管理体系。
防雷设施巡查要特别注意历史遗留问题。对老旧建筑要重点检查防雷系统是否完整,改造项目要核查防雷装置是否同步改造。发现不符合现行标准的防雷设施要制定整改计划,分步实施改造。
巡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使用合格的登高工具。检测电气设备时要断电操作,防止触电危险。雷雨天气必须停止所有户外巡查工作,确保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