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工程实施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实践

 新闻资讯    |      2025-04-30 13:57:18

image

防雷检测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实际操作中必须注重细节和规范。检测前要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包括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和浪涌保护器测试仪等。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数据失真。检测人员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特别是在雷雨季节作业时更需谨慎。

接地电阻检测是防雷检测的核心项目。使用三极法测量时,电流极与电压极的布置要符合标准要求,通常采用直线法或三角形法。测试前要确保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断开,避免并联接地体影响测量结果。土壤电阻率较高时,可考虑采用降阻剂或增加接地极数量来改善接地效果。实测数据要记录测试时的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这些因素会显著影响接地电阻值。

接闪器检测要重点检查接闪杆、接闪带和接闪网的安装情况。接闪杆的高度和位置必须满足保护范围要求,使用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时要准确输入建筑物高度和接闪器高度参数。接闪带的支撑卡间距不应大于1米,转弯处应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直角弯折。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要检测其厚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通常钢板厚度不小于0.5mm,铝板不小于0.65mm。

引下线检测需要注意敷设方式和间距。明敷引下线应优先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暗敷引下线要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足够。检测时要使用万用表测量引下线的电气连续性,电阻值不应超过0.2Ω。对于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的情况,要查验施工隐蔽验收记录,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测试点。

等电位连接检测要覆盖所有重要金属构件。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要重点检查。使用微欧计测量等电位连接电阻时,测试电流不应小于0.2A,连接电阻值宜小于0.03Ω。特别注意电梯轨道、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尺寸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情况。

浪涌保护器检测要区分不同级别的SPD。级SPD主要检测其通流容量和电压保护水平,第二级SPD重点检查其协调配合情况。使用专用测试仪检测SPD的启动电压和漏电流时,要注意测试电压不能超过SPD的更大持续工作电压。失效的SPD必须及时更换,并记录更换日期和型号。

检测报告编制要规范完整。报告应包含检测依据、使用仪器、检测数据、结果评价等内容,重要部位要附现场照片。检测数据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修改。对于不合格项要明确提出整改建议和复检要求,整改完成后必须进行验证检测。

防雷检测要特别注意季节性因素。雨季前应重点检查接闪器和引下线系统,旱季可侧重检测接地装置。对于化工、石油等特殊场所,检测周期要适当缩短,通常不超过6个月。检测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通知业主单位采取应急措施。

检测人员要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定期参加防雷新技术培训,掌握红外热像仪、雷电预警系统等新设备的应用。建立完整的检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检测数据可追溯。实际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高处作业和带电检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

防雷装置维护同样重要。建议业主单位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重点观察接闪器有无锈蚀、变形,引下线连接点是否松动,接地装置周围土壤有无异常。雷雨天气后要及时检查防雷装置是否遭受雷击损伤,记录雷击事件并分析防护效果。对于重要设施,可考虑安装雷电计数器和在线监测系统。

防雷检测要注重技术创新。无人机巡检可提高高大建筑物接闪器检测效率,三维扫描技术能准确评估复杂建筑的防雷保护范围。接地电阻测试可采用变频法减少干扰,等电位连接检测可使用脉冲电流法提高精度。检测数据可接入建筑信息模型,实现防雷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检测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每份检测报告必须经过三级审核,现场检测要实行双人作业制度。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检测人员要熟悉各类建筑物的防雷特点,如古建筑要特别注意保护原有结构,数据中心要重点关注电磁屏蔽效果。

防雷检测要与其他专业检测协调配合。电气系统的绝缘检测、消防系统的联动测试都应与防雷检测同步进行。发现跨专业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对于改建扩建项目,要核查新增部分是否纳入原有防雷系统保护范围。

现场检测要讲究工作方法。先进行外观检查,再开展仪器测量,最后进行功能性测试。检测顺序一般按照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SPD的流程进行。重要数据要现场复核,异常结果要分析原因并重新测试。检测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建筑装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防雷检测要关注特殊场所的特殊要求。加油站检测要使用防爆工具,检测前要消除人体静电。通信基站检测要避开业务高峰时段,医院检测要注意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易燃易爆场所的检测要严格遵守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必要时暂停生产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