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效果优化提升安全新高度

 新闻资讯    |      2025-04-30 13:58:08

image

防雷检测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一套完善的防雷系统需要定期检测维护,才能确保在雷暴天气中发挥应有作用。检测工作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抓住关键环节,避免流于形式。接地电阻测试是防雷检测的首要任务。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要选择土壤干燥的晴天进行测量,避开雨后土壤含水量大的时段。测试点应选在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处,测试前要确保连接点接触良好。测量时采用三点法,辅助接地极与被测接地极间距应大于20米,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对于大型建筑,建议在不同方位选取多个测试点,全面掌握接地系统状况。

接闪器检测要重点关注接闪杆、接闪带和接闪网的完好性。目测检查接闪器是否有断裂、锈蚀或变形情况,特别要注意焊接点和连接部位。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接闪杆直径,确保不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对于接闪带和接闪网,要检查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必须牢固,焊接长度要达到圆钢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检测时要特别注意高层建筑顶部装饰物是否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引下线检测要系统全面。检查引下线敷设路径是否最短最直,避免出现锐角弯折。使用万用表测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电阻,阻值应小于0.03Ω。对于暗敷引下线,要检查隐蔽工程记录,必要时使用墙体探测仪确认其位置和连续性。引下线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一类防雷建筑不超过12米,二类不超过18米,三类不超过25米。检测时要特别注意引下线与金属门窗、管道等电位连接点的质量。

等电位连接检测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使用低电阻测试仪测量各种金属构件、设备外壳与防雷装置的连接电阻,阻值应小于0.2Ω。重点检查电梯轨道、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型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对于信息系统设备,要测量SPD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板的连接电阻。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截面积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铜导体不小于6mm²,钢导体不小于50mm²。

浪涌保护器检测要把握关键参数。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SPD的启动电压、漏电流等参数,与出厂数据进行比对。检查SPD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一般级安装在总配电箱,第二级在分配电箱,第三级在设备前端。观察SPD状态指示窗口,发现失效指示要及时更换。记录SPD的安装日期和使用年限,超过标称寿命的要重点检测。检测时要特别注意SPD接地线的长度和走向,接地线长度不宜超过0.5米。

土壤电阻率测试对新建项目尤为重要。采用四极法测量时,电极间距要按1.5倍递增,至少测量三个不同间距的数据。测试深度应达到接地装置埋设深度。测量时要避开地下金属管道和电缆区域。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要记录季节变化数据,雨季和旱季各测一次。测试数据要用于计算接地装置的实际散流效果,指导可能的降阻措施。

检测报告要真实反映系统状况。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日期、天气条件、使用仪器型号及编号、检测数据记录、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检测数据要注明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便于后续比对分析。对于不合格项,要明确整改期限和复检要求。报告要附有检测点位置图和检测数据表格,做到图文并茂。重要建筑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防雷系统整体评价和改进建议。

日常维护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年度检测计划,雷雨季节前完成全面检测。建立防雷装置档案,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历次检测报告和维护记录。培训专职人员掌握基本检测技能,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与专业防雷检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专业检测。建立应急预案,雷暴天气后及时检查防雷装置受损情况。

检测人员要具备专业素质。掌握防雷相关标准和规范,熟悉各类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建筑结构和电气系统,能够准确判断防雷装置的安装质量。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检测数据中发现潜在问题。保持学习态度,及时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检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检测工具要定期校验维护。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等主要设备每年要送计量部门检定。日常使用前后要检查仪器状态,确保测量准确。建立仪器使用台账,记录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配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如红外测温仪、超声波探测仪等,提高检测效率。检测车辆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和应急工具,保障外业工作安全。

特殊场所检测要区别对待。易燃易爆场所要使用防爆型检测仪器,检测前要消除静电。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密集场所要增加SPD检测频次,重点关注信号线路的防雷保护。古建筑检测要采用非破坏性方法,保护建筑原貌。高层建筑要特别注意接闪器对顶部设备的保护效果,必要时进行雷电电磁环境模拟。

检测数据要科学分析利用。建立检测数据库,长期跟踪防雷装置性能变化趋势。对比历年数据,分析接地电阻值变化规律。对异常数据要查找原因,可能是接地体腐蚀、连接松动或土壤条件改变所致。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指导维护工作重点,优化检测周期和方法。重要数据要作为防雷系统改造升级的依据。

新建项目防雷检测要全程参与。从基础施工阶段开始跟踪检测,确保接地装置施工质量。主体施工阶段检查引下线预埋情况,避免后续破坏。装修阶段监督等电位连接施工,防止遗漏。竣工验收检测要全面严格,所有参数必须达标。收集完整的施工检测资料,为后续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老旧建筑防雷检测要格外仔细。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原防雷系统设计情况。检测时要考虑建筑结构可能发生的改变对防雷系统的影响。重点关注锈蚀、断裂等老化问题,评估系统剩余寿命。对不符合现行标准的部位要提出改造建议,分步实施升级。检测报告要特别强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