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产品安装规范要点解析与实操指南
防雷装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技术规范。避雷针的安装高度要超出被保护物更高点至少0.5米,保护范围采用滚球法计算时,不同防雷等级对应的滚球半径分别为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避雷针基座必须用混凝土浇筑,强度等级不低于C25,预埋件要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0μm。
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垂直接地体推荐使用50×50×5mm的热镀锌角钢,长度不小于2.5米,水平接地体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接地体埋深应在冻土层以下,通常不低于0.8米。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施工时要将降阻剂调成糊状均匀包裹接地体,用量控制在20-30kg/m。接地电阻测试应在土壤干燥季节进行,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电压极和电流极的布置要符合三极法测量要求。
引下线的安装要注意间距和固定方式。明敷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固定卡子间距1.5-2米,转弯处0.5米内必须设置固定点。暗敷引下线要使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圆钢或25×4mm扁钢,在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采用焊接,搭接长度圆钢不小于直径的6倍并双面施焊,扁钢不小于宽度的2倍且三面施焊。焊接处要做防腐处理,先涂防锈漆再刷银粉漆。
等电位连接是防雷系统的重要环节。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采用铜质材料,截面积不小于50mm²。金属门窗的等电位连接线采用BV-4mm²导线,距地0.3米处设置接线盒。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要将金属浴盆、水管、暖气片等可导电部分连接至LEB端子箱,连接线采用BVR-4mm²软线。配电箱的PE排要与等电位端子板可靠连接,测试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2Ω。
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和安装要符合分级防护原则。一级SPD安装在总配电箱,标称放电电流In不小于20kA(8/20μs);二级SPD安装在分配电箱,In不小于10kA;三级SPD安装在设备前端,In不小于5kA。SPD的连接线要短而直,相线连接线长度不超过0.5米,接地线不超过1米。多级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大于10米,不足时要加装退耦装置。SPD状态指示器要便于观察,失效的SPD必须及时更换。
接闪器的布置要考虑建筑物的特殊结构。对于坡屋顶,当坡度大于1/10时,应在屋脊安装接闪带,并在屋檐设置接闪带。金属屋面厚度不小于0.5mm时可直接作为接闪器,但必须确保各金属板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高出屋面的金属构件如通风管、广告牌等,当其尺寸符合接闪器要求时可直接利用,否则要单独安装接闪装置。接闪带支撑卡间距不大于1米,转弯处间距不大于0.5米。
防雷装置的检测要抓住关键点。测试接地电阻时,要断开与引下线的连接进行独立测量。检查接闪器时要特别注意焊接质量和防腐情况,锈蚀面积超过1/3必须更换。SPD检测要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压敏电压和漏电流,压敏电压变化超过±10%或漏电流大于20μA时应予更换。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采用毫欧表,测量点选择最远端设备与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电阻。
特殊场所的防雷安装有特殊要求。加油站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油罐的防雷接地不少于两处,接地点间距不大于30米。通信基站要在铁塔四角设置接地体,并与机房接地网可靠连接。数据中心除常规防雷外,还要在精密空调、UPS等设备前端安装二级SPD。光伏电站的组件边框必须接地,汇流箱内要安装直流SPD,正负极都要保护。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容忽视。材料进场要检查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热镀锌件要检查锌层是否均匀无脱落。焊接完成后要清除焊渣,检查焊缝是否饱满无虚焊。隐蔽工程在覆土前必须进行中间验收,拍照留存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竣工检测要选择在连续晴天3天后进行,土壤含水量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
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要形成制度。每年雷雨季节前要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松动、防腐层是否完好。每次强雷暴天气后要检查SPD状态指示,记录雷击次数。接地电阻测试数据要建立档案,发现接地电阻值增大超过20%时要查明原因并处理。金属部件每3年要重新涂刷防腐涂料,焊接部位要重点处理。
防雷产品安装要特别注意与其他专业的配合。与土建专业协调预埋件位置,避免与结构钢筋冲突。与电气专业确认配电系统接地形式,TT系统与TN系统的SPD配置要求不同。与给排水专业配合做好金属管道的等电位连接,特别是进出建筑物的管道。与装修专业沟通避免装饰层覆盖检测点,所有检测端子必须外露并标识清楚。
现场常见问题处理要掌握技巧。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增加接地极数量、换土、使用降阻剂等方法。接闪带跨越变形缝时要做Ω弯补偿,预留10-15cm的伸缩余量。等电位连接线被装修覆盖时,可在墙面设置性标识牌标明走向和连接点。SPD安装空间不足时,可采用导轨式安装或使用组合式SPD箱。
防雷装置的文件资料要完整准确。施工图纸要标明接闪器布置、引下线位置、接地装置形式等关键信息。材料清单要详细记录产品型号、技术参数和生产厂家。检测报告要包含所有测试点的实测数据,并由检测人员签字确认。竣工图要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所有变更都要在图上标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