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安全,定期检测与维护必须落到实处。检测人员首先要掌握接地电阻的实测方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必须确保辅助电极布置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区域,三极直线法测量时电流极与电压极间距应大于接地体对角线长度的5倍。雨季前必须完成所有测试,土壤湿度对测量结果影响显著,干燥季节测得的数据需乘以1.3-1.5的校正系数。
接闪器的检查要着重关注接闪杆(带)的机械强度与锈蚀情况。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接闪杆直径时,锈蚀超过原直径30%的必须更换。对于接闪带,重点检查转弯处的机械损伤,特别是采用焊接工艺的接闪带,要用敲击法检查虚焊点,听到空响说明存在脱焊。接闪网格尺寸要现场复测,类防雷建筑物网格不得大于5m×5m,第二类不得大于10m×10m。
引下线的检测必须包含隐蔽工程抽查。明敷引下线使用铜质卡尺测量截面,镀锌层厚度不应小于65μm。对于混凝土内暗敷引下线,要用钢筋探测仪定位后,在最近接地测试点进行导通测试。特别注意建筑物伸缩缝处的过渡处理,这里最容易出现断裂隐患,应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阻,阻值超过0.03Ω就需要增设跨接线。
浪涌保护器的检测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外观检查、压敏电压测试和绝缘电阻测试。使用SPD专用测试仪时,压敏电压变化超过标称值±10%必须更换。检查连接线径是否满足要求,级SPD连接线最小6mm²铜线,长度不超过0.5m。多级SPD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退耦距离,电源线路中两级SPD间距不得小于5m,信号线路间距不小于3m。
接地装置的维护重点在连接可靠性和腐蚀防护。使用力矩扳手检查连接螺栓,M10螺栓需达到17N·m的紧固力矩。对于化学降阻剂处理的接地体,每年要开挖检查2-3处典型点位,检查降阻剂结块情况。在盐碱地区,接地体可采用二次防腐处理,先热浸镀锌再涂刷环氧沥青漆,这种组合防护可使寿命延长8-10年。
检测数据管理要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每次检测必须记录当时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近期降水情况。建议采用经纬度定位拍照存档,照片要包含检测人员和参照物。检测报告不能只记录合格与否,必须包含实测数值、检测仪器型号及校准有效期,这些细节在责任追溯时至关重要。
防雷检测车间的特殊要求往往被忽视。易燃易爆场所的接闪杆保护范围要额外增加30%安全余量,使用滚球法计算时,滚球半径取值要比常规场所小一个等级。检测化工车间时,必须使用防爆型检测设备,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电压输出不得超过24V。金属管道法兰的跨接电阻要重点检查,使用微欧计测量时,阻值大于0.03Ω就需要清洁接触面或更换跨接线。
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不容马虎。雷暴天气来临前2小时必须停止户外检测作业,强电磁场环境下要穿戴屏蔽服。在屋顶检测时,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独立锚点上,严禁固定在接闪带上。检测变电站等场所时,要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检测仪器金属外壳必须先接地后接线。
检测周期的确定要考虑多重因素。加油站等爆炸危险场所必须每半年检测一次,常规建筑物每年检测一次,但位于多雷区(年雷暴日超过40天)的建筑物需要增加至每年两次。新建建筑在竣工验收后个雷雨季前必须进行复测,因为土壤沉降可能导致接地电阻变化超过20%。
检测仪器的管理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接地电阻测试仪每年必须送计量部门校准,现场检测时要携带标准电阻进行验证。万用表要选用真有效值型,普通平均值响应型仪表测量SPD残压时误差可能超过30%。检测工具箱要定期除湿,特别是绝缘电阻测试仪,受潮后测量结果会严重失真。
特殊场所的检测需要特别方法。对于数据中心等敏感场所,要增加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使用专用电位差计在设备0.5m范围内进行网格化测试。太阳能电站的检测要注意组件边框的等电位连接,使用4mm²铜缆连接时,每个支路电阻不应超过0.1Ω。风力发电机叶片接闪系统要配合无人机进行可视化检查,重点查看接闪器磨损情况。
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错误需要特别注意。不能仅依靠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数据,这种测量方法在有多条并联接地路径时误差极大。测试SPD时不断开前端保护装置是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引起短路事故。测量接地电阻时忘记断开接地引下线与接地极的连接,会导致测量数据包含整个接地网电阻,无法反映单个接地极的真实状况。
防雷检测与电气检测要协调进行。配电系统进行预防性试验时,要同步检查SPD状态。当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改造后,必须重新测量附近防雷接地网的散流能力。建筑物防雷装置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时,要确保接地干线截面积不小于50mm²铜材或等效导电能力材料。
检测报告的编写要突出实用性。除了标准格式内容,建议增加"维护建议"专栏,明确指出哪些部件处于临界状态需要重点关注。对于不符合项,不能简单标注"不合格",而要说明具体风险点和整改时限。重要建筑物可附上检测点位的热力图,直观显示接地电阻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