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灾害防护要点全面解析与实用指南

 新闻资讯    |      2025-04-30 13:59:07

image

雷击灾害防护的核心在于理解雷电流的传导路径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筑物防雷首先要确保接闪系统完整有效,避雷针高度应超出保护范围更高点至少0.5米,针尖建议采用铜包钢材质,直径不小于16mm。对于平屋顶建筑,应采用不大于5m×5m或6m×4m的网格避雷带,优先选用热镀锌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接闪器所有连接点必须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

接地系统是防雷工程的生命线。独立接地体建议采用50mm×50mm×5mm的角钢,长度不小于2.5米,垂直打入地下,顶端距地面0.8米。接地网埋深应在0.8-1米之间,在冻土地区要埋在冻土层以下。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将食盐、木炭和黏土按1:1:2比例混合后回填。接地电阻值要求:一类防雷建筑≤10Ω,二类≤20Ω,三类≤30Ω,测量时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在干燥季节进行。

电源系统防护必须采用三级保护模式。级在总配电箱安装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标称放电电流In≥20kA(10/350μs);第二级在分配电箱安装II级试验SPD,In≥40kA(8/20μs);第三级在设备前端安装III级试验SPD,In≥10kA(8/20μs)。所有SPD必须就近接地,引线长度不超过0.5米,采用16mm²的多股铜芯线。重要设备应配置在线式UPS,其电池组能维持至少30分钟供电。

信号系统防护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网络线进入机房前应安装RJ45接口的信号SPD,通流量≥5kA。同轴电缆应在设备输入端安装同轴SPD,插入损耗≤0.5dB。电话线防护采用三级保护:配线架安装气体放电管型,分线箱安装压敏电阻型,终端设备安装半导体型。所有信号SPD的接地线必须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4mm²。

金属管线等电位连接是防雷关键细节。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应在入户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连接导体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桥架每隔20米要做一次接地,转弯处必须增加接地点。电梯轨道两端必须接地,高层建筑每隔30米增加一个接地点。等电位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03Ω,使用微欧计进行测量。

施工现场临时防雷措施不容忽视。塔吊更高点应安装避雷针,通过专用接地线连接至独立接地极,接地电阻≤30Ω。活动板房金属框架应多点接地,每栋不少于两处。临时配电箱必须安装II级SPD,配电线路采用TN-S系统。雷雨天气时立即停止高空作业,人员撤离至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防雷装置维护需要建立季度检查制度。每年雷雨季节前全面检测接地电阻值,雨后特别要检查接闪器有无熔断痕迹。SPD窗口变红或计数器动作后必须立即更换。检查引下线是否锈蚀,截面损失超过30%就要更换。接地连接点出现松动要重新紧固并做防腐处理,可采用导电膏涂抹接触面。

人员防雷安全有具体操作规范。户外遇雷暴时,立即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不要站在大树下。若在空旷地带,应双脚并拢蹲下,减少与地面接触面积。室内远离门窗、金属管道,不要使用淋浴器。雷雨时断开电器电源插头,网络线也要物理断开。野外作业队伍应配备便携式雷电预警仪,提前30分钟发出警报。

特殊场所防雷需要特别处理。加油站储油罐的呼吸阀、量油孔必须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连接线采用铜芯软线截面积不小于6mm²。易燃易爆场所的金属设备、管道法兰盘间跨接电阻不应超过0.03Ω。通信基站应在天线馈线入口处安装直流隔断型SPD,铁塔接地电阻≤5Ω。数据中心除常规防雷外,还应实施网格型等电位连接,网格尺寸不大于3m×3m。

防雷检测要用对方法。接地电阻测试必须使用三极法,辅助电极布置呈直线排列,电流极距测试点40米,电压极距测试点20米。SPD检测使用专用测试仪测量压敏电压和漏电流,压敏电压变化超过±10%或漏电流大于20μA就需要更换。接闪器检查要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金属部件剩余厚度,锈蚀超过30%即需更换。所有检测数据要形成年度报告,保存至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