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施是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屏障,但很多单位在维护时往往只关注安装而忽视后续管理。定期检查接闪器是否完好是首要任务,特别是楼顶的避雷针和避雷带。金属部件出现锈蚀超过截面30%就必须更换,连接部位松动会直接影响泄流效果。检查时重点查看焊接点是否牢固,镀锌层是否脱落,可以用橡胶锤轻轻敲击金属部件,通过声音判断内部腐蚀情况。
接地电阻测试每年至少要做两次,雨季前后各一次最为合适。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测试线要尽量拉直,避免缠绕。对于办公楼、住宅等一般建筑,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油库、通信基站等重要场所要控制在4欧姆以下。测量时如果发现数值异常增大,可能是接地体腐蚀或连接部位松动,需要开挖检查。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降阻剂,但要注意选择环保型产品。
浪涌保护器不是装上就一劳永逸,需要定期检查状态指示窗。当发现窗口变红或变黑时,说明保护功能已经失效,必须立即更换。在雷雨季节前要特别检查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的SPD安装情况,确保其接地线长度不超过0.5米且没有直角弯折。数据中心等重要场所建议采用三级防护,各级SPD之间要保持至少5米的线距,这样才能实现能量分级泄放。
防雷引下线经常被忽视,但它是雷电流泄放的关键通道。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外墙明敷的引下线,查看是否有机械损伤或人为破坏。对于暗敷的引下线,可以通过测量接地电阻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好。引下线距门窗的距离要大于1米,避免侧击雷危险。在改造装修时,千万不能为了美观而私自移动或包裹引下线,这会严重影响防雷效果。
等电位连接是防雷系统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检查时要重点测试各种金属管道、设备外壳与等电位连接带的导通性,电阻值不应超过0.03欧姆。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场所的等电位端子箱要每月检查,防止因潮湿导致连接不良。电梯轨道、金属栏杆等延伸金属物至少要在顶端和底端各做一次等电位连接,中间每隔20米加做一次。
配电系统的防雷维护要特别注意零地电压差。在雷雨季节前测量各配电箱的零地电压,正常值应小于2V。当发现电压异常升高时,可能是接地系统出现问题或线路感应了雷电过电压。重要设备建议安装电压监测仪,实时监测供电质量。对于老旧的配电柜,要检查母线间的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要求,防止雷击时发生空气击穿。
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需要特殊注意。天馈线进入机房前必须安装专用避雷器,并且避雷器的接地要单独引至室外接地网。网络设备的RJ45端口要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同轴电缆的金属外皮要在进入设备前做好接地。检查时要用万用表测试屏蔽层的连通性,确保两端接地良好。无线基站的铁塔接地电阻要控制在4欧姆以下,塔身各段之间要保证电气贯通。
对于化工企业的防雷维护,要格外关注法兰跨接。管道法兰间的跨接电阻不应超过0.03欧姆,特别是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储罐的呼吸阀要安装阻火器,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要有两条以上的导电连接。检查时要用专用测试仪测量这些连接部位的电阻,发现异常立即处理。防爆区域的设备接地要采用铜质材料,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
古建筑的防雷维护有其特殊性。接闪器要采用与建筑风格协调的安装方式,比如利用宝顶、鸱吻等构件作为自然接闪器。木质结构的建筑要特别注意引下线与木材的隔离,防止雷击时引发火灾。接地体要设置在潮湿区域,可以利用原有的金属排水系统作为辅助接地。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接闪器与古建筑本体的固定方式,不能破坏原有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维护要重点关注叶片接闪系统。每半年要用无人机检查叶片表面的接闪器是否完好,金属接闪带是否有断裂。机舱与塔筒的连接部位要确保导电滑环接触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变流器柜内的防雷模块要每月检查计数器动作情况,记录雷击次数。沿海地区的风机要缩短检查周期,防止盐雾腐蚀影响防雷效果。
光伏电站的防雷维护要特别注意组件边框的接地。每排光伏板的两端都要可靠接地,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毫米。逆变器直流侧的防雷器要每季度检查,交流侧要安装电压保护器。检查时要测量组件边框与支架间的电阻,值不应超过1欧姆。对于跟踪式光伏系统,要确保旋转部位的等电位连接线有足够的活动余量,防止长期转动导致断裂。
日常维护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每次检查都要详细记录测试数据、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这些记录至少要保存三年。对于重要设施,建议采用二维码标签管理,扫描即可查看完整的维护历史。维护人员要定期培训,熟悉最新的防雷标准和技术。雷雨季节前要组织专项检查,特别关注往年出现过问题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