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设计打造安全无忧防护屏障

 防雷知识    |      2025-05-01 10:11:32

image

防雷装置设计必须从建筑物结构特点出发,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首先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住宅、办公楼等一般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测量建筑物长、宽、高,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这个数据直接决定后续防护措施的强度。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确保屋顶所有易受雷击部位都在保护范围内。

接闪器安装要讲究实际操作方法。明装避雷带优先选用直径8mm的热镀锌圆钢,支架间距不能超过1米,转角处间距要缩小到0.5米。避雷针安装位置要重点保护屋角、檐角、屋脊等突出部位,针尖要高出保护部位至少0.3米。对于金属屋面,当厚度达到4mm时可直接作为接闪器,但要确保各金属板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

引下线布置直接影响雷电流的泄放效果。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利用柱内主筋作为自然引下线,主筋直径不小于16mm,每根柱子至少使用两根对角主筋。砖混结构则需单独设置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优先选用40×4mm的热镀锌扁钢。重要场所要在引下线距地面1.8米处设置断接卡,方便后续检测维护。

接地装置是防雷系统的根基。人工接地体50×50×5mm的热镀锌角钢,长度2.5米,垂直打入地下,顶端距地面不小于0.8米。接地网要形成闭合环路,埋深在冻土层以下,通常不小于0.8米。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采用降阻剂或换土措施,确保接地电阻值达标。住宅建筑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重要机房要小于4Ω。

等电位连接能有效预防雷电二次危害。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要设置在配电室或进线处,将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等用40×4mm热镀锌扁钢连接。卫生间要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将金属浴盆、水管等用BVR-4mm²导线连接至LEB端子箱。机房防静电地板支架要用6mm²铜编织带做网格状连接。

电源系统防护要分级设置。总配电柜安装一级SPD,选用Imax≥20kA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分配电箱安装二级SPD,选用Imax≥40kA的限压型保护器。末端配电箱安装三级SPD,选用Imax≥20kA的保护器。各级SPD之间的线路长度要保持10米以上,达不到时要加装退耦装置。

信号系统防护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网络信号线在入户处要安装RJ45接口的信号SPD,通流容量不小于5kA。电话线选用三合一保护器,同时防护线-线、线-地间浪涌。监控系统要在摄像头端和主机端都安装同轴SPD,注意保持视频信号阻抗匹配。

特殊场所需要特别防护措施。加油站要在罩棚四周安装提前放电式避雷针,油罐区接地网格间距不大于10米。易燃易爆场所的金属设备要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Ω。通信基站要在铁塔四个角设置接地极,天线馈线在塔顶和机房入口处都要安装SPD。

日常维护决定防雷系统的可靠性。每年雷雨季节前要全面检测,重点测量接地电阻值,检查接闪器有无锈蚀、断裂。SPD要查看窗口色标或指示灯状态,失效的要立即更换。保持引下线畅通,防止装修时被私自拆除或包裹。建立完整的防雷装置档案,记录每次检测和维护情况。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处理。焊接部位要满焊并做防腐处理,先刷防锈漆再刷银粉漆。埋地部分在回填时要分层夯实,避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不良。穿越墙体时要加装PVC保护管,防止机械损伤。所有连接点要使用不锈钢螺栓紧固,并做防松处理。

材料选择直接影响防护寿命。优先选用热镀锌钢材,镀锌层厚度不小于65μm。铜材要选用T2紫铜,铜带厚度不小于1mm。连接线缆要用多股软铜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²。降阻剂要选用长效型,有效期不少于10年,pH值呈中性。

检测仪器要定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接地电阻测试仪要选用三极法测量的数字式仪表,分辨率达到0.01Ω。等电位连接测试要用毫欧表,测试电流不小于200mA。SPD检测要使用专用测试仪,能测量压敏电压和漏电流。所有仪器每年要送计量部门检定一次。

设计图纸要完整规范便于施工。图纸要明确标注接闪器布置、引下线位置、接地网走向。标注所有材料的规格型号、安装尺寸和技术参数。绘制等电位连接示意图,标明所有连接点和连接导体规格。附上防雷计算书,包括滚球法计算过程、接地电阻计算等。

遇到问题要有应急处理方案。发现防雷装置损坏要立即隔离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雷雨天气要切断非必要电源,拔掉电子设备插头。遭受雷击后要全面检测防雷系统,更换受损部件后才能恢复使用。建立雷击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人。